CNN GO!

2010年3月24日 星期三

倫敦 London 2/27~3/3 #4

在倫敦,我總是捨不得加快腳步,即使要離開

3/2&3/3

也許是倫敦的天氣,讓我睡的頗沉。昨晚聽說Havalind感冒,狀況不佳,早上去探望她,醫生說扁桃腺有發炎,需持續吃抗生素。出發已十點多,往西敏寺走,該寺廟為皇家成員舉行典禮之處,並是諸多英國帝王與貴族長眠之地,向來是倫敦的重要地標,但入場費偏貴,且無法拍照。 在寺廟周邊漫步許久,拍了些邱吉爾雕像的照片,上了地鐵到倫敦橋(London Bridge)站,在周邊漫步,晴朗的天氣讓我精神一振,拍了不少照片,在市集小攤打發午餐後往泰德摩登館。該博物館以收藏當代藝術創作為主,與泰唔士河下游的泰德英國館(Tate England)相呼應,並有免費渡船來往兩館。當代館中收藏許多重要當代藝術家:安迪. 渥荷(Andy Warhol)、畢卡索(Pablo Picasso)、羅丹(August Rodin)等人,規模頗大,參觀中不時得找地方休息,好在大片的玻璃帷幕面向泰晤士河,河邊美景相當令人沉醉。

參觀後跨過館前的千禧橋(Millennium Bridge),該橋可眺望倫敦大橋、聖保羅大教堂(St Paul's Cathedral)與河上景色,相當舒服。到對岸後往英格蘭銀行博物館(Bank of English Museum)出發,該區屬於倫敦市中心,眾多高聳現代的辦公大廈與傳統古典的英式建築錯落散布,即使步調較快,依舊讓我感到舒適。該博物館展示了英國銀行的發展歷史,與英國歷史上重要的金融事件,規模超出我想像的大,最讓我感到驚訝的,20元英鎊上的肖像,是我們熟悉的經濟學之父--亞當. 斯密(Adam Smith),他曾經在英格蘭銀行擔任顧問。之後在倫敦市區閒逛,到象徵倫敦金融發展的另一項地標--Sr Mary Axe,其飛彈形的造型經常出現在諸多旅行雜誌與媒體,在倫敦眾多的摩天大廈中獨樹一格。

四點左右搭地鐵到Piccadilly Circus站,往國家肖像美術館(National Portrait Museum)參觀,該博物館是倫敦相當令人意想不到的地點,光是肖像就開了一間博物館,也可見倫敦人對歷史與藝術的包存觀念相當先進。館中多數收藏屬於早期英國歷史人物的油畫像,但也有少數近代人物如保羅. 麥卡尼(Paul McCartney)、布勒樂團(Blur)、黛安娜王妃(Princess Diana)等人,相當有趣。參觀後天色漸黑,到旅館約七點。

3月3號,我在倫敦的最後一個日子,但卻不疾不徐。出發往帝國戰爭博物館(Imperial War Museum),簡介中提到該博物館有相當多樣化的紀念品店,也想在該處買些紀念品。一樓展示了二次戰間使用的戰爭載具,包括坦克與飛機;二、三樓則以英國歷史為軸線,展示各種當時的紀錄資料,相當鉅細靡遺,看的眼花撩亂,其中,博物館特別畫出一部分的展區,屬於"The Children's War"展覽,紀錄戰時小朋友的生活環境,用心之細相當令我讚嘆。在該博物館參觀近兩小時,出發往Piccadilly Circlus站。

Piccadilly Circles廣場有販售當天半價音樂劇門票的"tkts",到時已經有不少人在排隊,詢問下發現音樂劇的價格要39英鎊,包括我想看的悲慘世界(Les Miserables),且都是相當好的位子,但超出我的預算太多,轉而挑選喜劇,"The Little Dog Laughed",29英鎊,下午三點開演,相當開心。

搭地鐵到大英圖書館(British Library)參觀,該圖書館外觀並不起眼,但當你注意到他的收藏品時,卻不禁大為讚嘆,英國最早的地圖、古騰堡印刷的聖經、莎士比亞最早的對開手稿等等...其中,完全吸引住我的目光的是,披頭四(The Beatles)的親筆手稿--包括"help"、"yesterday"、"ticket to ride"、"a hard day's night"等巨作,靜靜的躺在展示櫃中,卻彷彿搖晃了整個世紀,即使藍儂早已歸天,這些音符與文字依舊不停的改變這個世界,毫不留情。

將近三點,到了Garrick Theater,"The Little Dog Laughed"這部作品以詼諧的氣氛與調皮輕快的節奏,探討同性間的愛戀與社會觀感的衝突。故事描述一位美國好萊塢的成名演員,在愛上了一個倫敦男人後所面臨的現實挑戰,演員一共四位,兩男兩女,其中,飾演女經紀人的演員表現相當出色,詮釋得極為精彩。全劇節奏緊湊,約五點結束。

上了地鐵,回旅館收拾行李。晚上與Ben一群人道別,Havalind狀況稍微穩定,晚上還吃了碗泡麵,十一點左右check out,再次搭地鐵到St Pancras站。我搭乘往巴黎的歐洲之星明天早上5:25發車,夜晚的倫敦相當冷,車站大廳中冷風不斷灌入,即使把衣服都套上也難以抵擋,好在站內唯一一間通霄的咖啡廳能讓大家避風,挑了一張小桌子,迷迷糊糊的趴著睡了一下,四點半左右離開。上歐洲之星的手續有點繁複,需檢查行李與過海關,人數也多,著時花了不少時間。5:25, farewell, London

foto of the day:

"The Children's War" Exhibition

2010年3月23日 星期二

倫敦 London 2/27~3/3 #3

To live outside the law, you must be honest. Bob Dylan

3/1


3月的第一個日子,規劃了輕鬆有趣的一天。搭地鐵到貝克街(Baker Street)站,聽站名就知道這是個充滿傳奇的地方--夏洛克. 福爾摩斯(Sherlock Holmes)的居所,連地鐵站都充滿藝術感,牆上的福爾摩斯剪影,讓人未出站就感受到這裏的懸疑氣氛。福爾摩斯博物館位於貝克街221b(實際上他是作者柯南. 道爾往年的居所),屬於小型精美的展覽館,門口有裝扮的倫敦警長可與遊客拍照。博物館內部仿造小說中福爾摩斯的家打造,並利用蠟像呈現許多重要的書中人物,非常有趣且適合拍照;樓下則有販售相關產品,該商店的商品相當吸引我,買了不少紀念品,其中精緻的圓頂帽讓我猶豫許久,但45英鎊的價格還是讓我打退堂鼓。



參觀完福爾摩斯博物館後到旁邊的貓王與披頭四專賣店逛,感到相當失望,價格過高且沒有獨特產品,隨意看看即離去。步行到杜莎夫人蠟像館(Madame Tussaud's),門票貴的可怕,在周邊的店鋪逛逛後即離去。搭地鐵,到騎士橋(Knightsbridge)站,這裡有全球唯一的哈洛德(Harrods)百貨,一踏進大門,就了解到為何它是全球唯一,哈洛德不是以"販售"為思考經營概念,而是以"收藏"的概念來經營,精品只有在獨一無二的環境下才更顯價值。在哈洛德中,不同的產品區域有不同的室內設計風格,即使在餐廳區,也依甜食、麵包、咖啡廳等不同特性商品而有區別的設計,相當令人驚艷。在百貨中逛了許久,更感受哈洛德本身品牌力量之強大,即使它包含了世界各地之精品品牌,哈洛德本身的產品在定價與設計質感上同樣頂級,提供顧客更多的選擇,也創造出自身獨特的定位。在哈洛德逛了一個多小時,拍了不少照片,天氣頗佳。

朝著一個讓我熱血沸騰的地方出發--皇家亞伯特廳(Royal Albert Hall),這個一般觀光客較少參訪的表演廳,有著極高雅古典的外觀,美的幾乎讓我窒息,而它之所以傳奇之處,在於搖滾樂史上的巨人、民謠搖滾的教父--巴布. 狄倫(Bob Dylan)於1966年留下的"亞伯廳現場演唱會實況",早已成為經典中的經典。這張被稱為"與畢卡索的繪畫、喬哀思的小說、奧森威爾斯的電影共同並列為二十世紀最頂尖的藝術成就"的作品,到現在還是經常在我耳邊響起,但有趣的是,這張作品根本不是在亞伯廳所錄製,而是曼徹斯特的自由貿易廳,但做為狄倫巡迴的最後一站,加上它長期為著名音樂人的表演場地,造就了它無可取代的地位。當然,在亞伯廳之後,狄倫發生了也許是搖滾樂史上最重要也最傳奇的一次車禍,更加深了它的神祕色彩。

由於當天亞伯特廳無導覽,在周邊的亞伯特親王紀念塔(Albert Memorial)拍照稍做休息後,出發往倫敦城(London City)區,這塊區域是倫敦最早發展的區塊,現在已經是金融大樓聚集的繁榮區域,前往城市博物館(Museum of London),其中概要介紹了倫敦城的發展軌跡,如同多數城市,倫敦也是緊鄰河川而興盛起來的,可惜該博物館並未展示倫敦各區域的規劃概念,與未來倫敦的風貌。之後前往Leicester Square站,鄰近中國城(China Town),周邊聚集眾多劇場、店鋪,且為交通要道,非常熱鬧,漫步到中國城,感覺稍嫌失望,幾乎全為港式酒樓,且價格相當高,中國、台灣食物相當少,或許是因為曾為殖民地,多數居民來自香港。

再次到Soho區,逛了些昨日沒機會逛的小店,天色逐漸轉暗,不久跳上地鐵回旅館。

foto of the day:



皇家亞伯特廳

倫敦 London 2/27~3/3 #2

倫敦。金融之城、藝術之城、紳士之城

2/28

28號,簡單吃過早餐後,與來自英國的Ben、捷克的Juile與Havalind出發到附近的教堂,到時約11點,彌撒有點長,結束後與教堂的人共同午餐,還有一小段聖經導讀時間。離開時約兩點,往大英博物館(British Museum)出發,周末的倫敦地鐵相當令人難受,總共13條線,幾乎有一半以上的路線進行維修,旅客須利用其他路線轉車來抵達目的地,並且隨時都有新的停駛路線,相當不便。到博物館約三點,大英博物館的規模並不特別大,但它以收集全球各地的歷史與工藝品著稱,旅客可參觀的常設展覽僅是他收藏的一小部分,並且,大英博物館的建築以希臘建築為原型,本身即屬於歷史珍藏。

從當期的特展--"revolution on paper"開始參觀,屬於墨西哥1960年代革命時期的作品展示,大多描述市井小民的艱苦生活,從古巴、巴西等重要革命基地以外的角度看待中南美洲。常設展覽部分,從古代英國開始參觀,直到近代英國、近代歐洲,以及中亞文明展覽,其他的展覽實在過多,無法全數遊覽。休息過後出發往鄰近的倫敦大學(University of London)。該大學屬於倫敦城內著名學府,以歷史悠久的法學院聞名,校區不算大,但能在附有歷史風味的倫敦式建築中求學卻讓我好生欽羨,在校園中漫步相當舒服。傍晚,搭地鐵到Oxford Circle,前往倫敦著名的Liberty百貨,卻發現下午四點即早早打烊,相當可惜,Oxford Circle周邊屬於商業與購物區,諸多品牌名店聚集,但多屬中價位品牌。在街道漫步,倫敦的夜晚即使寒冷,但依舊充滿活力,簡單吃過晚餐後,往蘇活區(Soho)出發。

Soho之所以有名,原因很多。藝術家聚居、同性戀酒吧、性產業、永不熄燈的夜生活...白天的Soho就像個乖學生,三兩學生穿梭其中,但一到晚上,就像個過動兒,給這塊規模不大的地方無止盡的活力。今天的目標是朗尼. 史考特爵士俱樂部(Ronnie Scott's),倫敦最傳奇的爵士音樂場所。

Mile Davis, Dizzy Gillespie, Blossom Dearie...諸多名爵士樂手都曾在這表演,一樓屬於會員制俱樂部,每天晚上都有表演。二樓則開放給非會員參加,入場費僅6英鎊,相當合理。當天晚上邀請了許多素人踢踏舞者,以踢踏舞做為節奏,搭配鋼琴、大提琴與鼓做出隨興表演,相當有趣。表演者更是五花八門,有60好幾的大嬸,也有年輕帥氣的英國學生(真的很帥),還有一兩位日本朋友,技術方面更屬於專業等級,讓現場揚起許多尖叫。

在朗尼. 史考特的夜晚相當棒,約十點半離開,在Soho漫步閒逛,這裡的夜晚與其他地方不同,路旁成排的酒吧幾乎客滿,但卻沒有擁擠、吵雜、煙霧迷漫的氣氛。人,在這裡不急躁也不慵懶,優雅的寫著自己的故事。

回到旅館,做了宵夜與明日的午餐,疲倦但滿足的入睡。

foto of the day:

朗尼. 史考特

倫敦 London 2/27~3/3 #1

The Price of Greatness is Responsibility, Winston Churchill

2/27
倫敦的第一個周六早晨

醒來異常的早,同寢的女孩們都還在睡夢中,也許是新環境、新室友、與潮濕寒冷的倫敦天氣,讓我難以再度入睡,在床上躺了許久,隨意翻了翻書,八點左右就下樓吃早餐。餐廳充滿了來自法國的年輕學生,隨意與同桌的女孩們交談,發現是法國高中的冬季旅行,一位美國大學生做她們的翻譯兼助理,聊的愉快。

出發前給家裡撥了電話,台北再度進入寒冷悶濕的氣候,想到就讓人沒了動力。上地鐵,先到滑鐵盧(Waterloo)詢問火車的路線與票價,本想到牛津或劍橋走走,但發現倫敦周邊的火車系統大幅超出我的想像,極端複雜,不同的路線分屬於不同的鐵路公司,並且其發車站、時間表皆不同,花了些時間研究,最後決定若有時間再前往劍橋大學,以倫敦中心為參訪重點。

轉往西敏寺(Westminister),一出地鐵站,我就被國會大廈(House of Parliament)與大笨鐘(Big Ben)的磅礡雄偉所迷住,也許,只有這樣偉大的建築,才能孕育出英國先進的民主制度吧,可惜旅客是無法進入參觀的,但即使只是仰望,也帶給了人們無限的想像與美好。天空開始飄雨,氣溫也持續下降,難以拍出清晰的照片,到西敏寺,但因為周末,人異常的多,轉往二次大戰作戰指揮屬(Cabinet War Rooms),這裡是當年二次大戰盟軍的指揮中心,成就了英國的第一偉人--溫斯頓. 邱吉爾(Winston Churchill),該地點保留了當年指揮中心的原貌,並用蠟像輔助呈現,建物內規劃出一區作為邱吉爾博物館,利用多樣化的媒體、科技方式展現第一首相備受爭議的一生,是相當精彩的一個博物館,花了將近兩小時參觀。結束後到附近的唐寧街十號(Downing Street),英國首相的居所,可惜因為安全考量僅能遠距離眺望,少了些真實的感覺。

將近中午時分,天空逐漸放晴。漫步往西敏寺大橋,這條橋橫跨泰唔士河(River Thames),河岸兩側有著最著名的倫敦印象,東岸有著國會大廈與大笨鐘,充滿古典與優雅之美;西邊則有倫敦眼(London Eye)與倫敦水族館(London Aquarium),吸引了滿滿的旅客。在橋上遇到了募款的英國大嬸,拿著小的紙做假花插在我身上,開始強迫要求捐款(她說是為了小朋友,但也沒說是哪種小朋友),我不願意,要把花退還給她,她也不收。最後我掏出一些便士(pence)給她,她還大吼問我沒有英鎊? 硬是要我掏更多,我把所有的便士一收就走人,她拔走花,瘋瘋癲癲的找她的夥伴說哪有人捐便士,大家都捐英鎊。

這樣的"慈善人士"讓我很感嘆,她的態度更讓我不願意掏錢。到河對岸後,看了一下倫敦眼與水族館的價格,非常貴,使我打消了參觀的念頭,在附近尋找旅遊書提到的"達利的異想世界"展覽,可惜最後發現該展覽已經結束,相當可惜。上了地鐵,想到泰德摩登館(Tate Modern)參觀,出站後發現一個小規模的市集,相當熱鬧。沿著泰唔士河漫步,讓人感到相當舒服,路上不時有街頭藝人表演,經過莎士比亞環形劇場(Shakespeare's Globe)後,就到泰德摩登館了,常設展覽參觀是免費的,進入後發現規模比我想像的大,看了看時間覺得無法短時間看完,決定改天再來。在市集買了些蔬菜、培根,搭地鐵回旅館。

中途順道到聖彼得斯車站(King's Cross St. Pancras)查歐洲之星(Euro star)的搭乘資訊。回到旅館約七點,到廚房走走,遇到一對來自東歐的父子正在做晚餐,閒來無事聊了一段時間,之後遇到四位年輕旅客,兩男兩女,男生來自英國,兩位女生來自捷克,其中一位有美國國籍。她們相當熱情,聊的頗愉快,由於明天是周日,她們邀我一同上教堂,想了想也沒事,就答應了。約九點回房,看書整理行李,將近午夜就睡了。

foto of the day:

溫斯頓. 邱吉爾

2010年3月22日 星期一

雅典 Athens 2/23~2/26 #2

到雅典,記得多把包些想像力,你會發現到處都是阿波羅與雅典娜

2/25&2/26

25號,出發到國家考古博物館(National Archaeological Museum),這裡收藏了希臘古代遺跡的精華,包括為數可觀的古希臘雕塑,讓我對伊里亞德、奧德賽這兩部西方文化史中最早的文學作品產生濃厚興趣。離開考古博物館,散步到中央市場(Central Market),市場內劃分為生肉、海鮮、蔬果、乳酪與乾貨等區域,選擇相當充足。大聲的叫賣、拉攏客人已經成為招牌的背景音樂,在這裡看不到腳步匆忙的觀光客,有的是道地的雅典情調,漫步在其中,魁武強壯的希臘屠夫與幹練矯健的愛琴海水手在你身邊來來去去,讓人有一種隨時準備出征戰鬥的錯覺。希臘人是戰士,即使在太平盛世。

跳上地鐵,到憲法廣場,簡單打發午餐後,搭公車到雅典競技場(Athens Stadium),首次奧林匹克舉辦地點,到達時相當冷清,感覺只是一個大操場,簡單拍照後離開。沿著國家花園(National Garden)漫步,到宙斯神殿(Temple of Olympian Zeus)與哈德良拱門(Hadrian's Arch),屬於小型遺跡,拍照後前往衛城(Acropolis)。先到衛城博物館(Acropolis Museum)參觀,該博物館規模不小,收藏多數來自於衛城遺跡,參觀後前往衛城,由於位於山上,整個路途花費不少時間,到入口處已經三點多,卻發現當天營業僅到三點,原來淡季營業時間縮短,在附近的高處眺望雅典城後離開,回旅館休息。

26號一早,收拾行李後出發,回羅馬的班機在下午起飛。再次前往衛城,天氣相當好,但在地鐵上遇到扒手,想摸走相機,好在反應的快,趕緊壓住,但扒手膽子不小,在擠到毫無空間的地鐵裡繼續嘗試,到站後快速下車,才驚險躲過。巴特農神殿(Pathenon)即使處在保養期間(幾乎隨時都在保養維修),依舊感受到它在歷史上聳立昂然的獨特地位,深刻影響整個西方世界的建築發展(如大英博物館);其他如海羅德斯阿提卡斯劇場(Odeion of Herodes Atticus)、伊瑞克提翁神殿(Erechtheion)、羅馬及奧古斯都神殿(Temple of Roma and Augustus)都保有典型的希臘建築風格,典雅而穩重。

轉往附近的希臘傳統樂器博物館(Museum of Greek Popular Instrument),恰巧遇上老師帶著一群小學生參觀,小朋友們用簡單的湯匙,跟著老師的帶領,演奏起希臘傳統的打擊樂,感覺相當好。該博物館展示了多樣傳統樂器,主要類型屬於弦樂器與吹奏樂器,特別在體積與形狀相對小,也許是便於在船上或馬背上攜帶,音色多半帶有淡淡的離愁味道,相當精緻的一個博物館。參觀後回飯店,中午出發往機場。

easyjet準時出發(準時機率:25%),到羅馬約下午四點,簡單休息過後,八點上了往倫敦的班機,到希斯洛機場(London Heathrow Airport)已經十點多了,在機場買了地鐵與公車的周票,出發往Hostel。旅館叫做Hotel 639,價格相當平易近人,地點算倫敦郊區,地鐵zone2區域,相當適合背包客。但到時讓我小小驚訝了一下,該旅館規模龐大而擁擠,房間小且簡陋,一樓還在舉辦趴踢。在旅館繞了一圈,稍微熟悉環境,一點左右就睡了。

foto of the day:

巴特農神殿

2010年3月19日 星期五

雅典 Athens 2/23~2/26 #1

希臘:
哲學、藝術、建築、神話、音樂、文學、航海、政治、民主,你還想要甚麼?

2/23&2/24

23號中午,搭上Bobby的車前往new port搭船。回程的船是SuperFerry,幾天前已買好船票,super economic,只要10歐元,便宜很多。到rafina港已經傍晚時分,一下船就跳上雅典市區的巴士,但路上塞的兇,這裡的交通讓我大開眼界,糟透的開車技術與毫無規範的交通秩序,讓我在這裡僅僅兩天就養成不看紅綠燈的習慣(交警並不抓行人闖紅燈,讓我開心)。下車後轉地鐵,到旅館已將近九點。

旅館是zorbas hotel,地點頗佳,設施與規模算中等,室友有來自紐約的攝影師、澳洲的留學生與日本的旅客,聽說明天雅典有罷工狀況,不知狀況如何。24一早出發,發現地鐵、部分公車、機場與博物館等公家單位皆停擺,只能以自己的雙腿遊覽這座城市。到雅典大學(The University of Athens)、雅典學院(Athens Academy)與國家圖書館(National Library)走走,其規模皆不算大,在建築上保有傳統希臘式簡潔典雅的風格,學校似乎也停課,遇到不少抗議的學生群眾。往憲法廣場方向出發,路上給L打了電話,並參觀了國家歷史博物館,該博物館展出希臘近代的戰爭與文化歷史,讓我對這個民族有了新的認識,希臘人不是只有浪漫、想像與建築,它們更是充滿野性的海上民族,經歷多次戰爭與遷徙,才艱苦生存至今,相較於抽象的遠古歷史,近代的生存、戰爭歷史對我有更深刻的吸引力。在該博物館徘徊許久,轉往附近的城市博物館,到憲法廣場約中午時分。

到國會大廈前看了衛兵交接,不知為什麼讓我有點發噱,也許是他們的裝扮與動作有些喜感。雅典罷工大遊行從憲法廣場開始,看著這麼多的公務員為了自身的利益走上街頭,呼喊著心裡的聲音,突然覺得,因為罷工所造成的癱瘓一點也不重要。我在筆記本寫下" 這才是民主啊。當你未曾真正的站在這裡,你不會知道罷工對整個社會與政府的力量,當熟悉的民主制度已經成為狗屁時,人民當然應該用自己的方式,傳達自己的聲音"。

離開憲法廣場,往布拉卡區(Plaka)出發,這一帶是雅典的商業、休閒區,有諸多咖啡廳、品牌購物店。計畫往周邊的吉普賽人博物館,但迷失了方向,路上遇到一位義大利的旅行者,熱情的與我交談,並邀請我跟他到附近的酒吧喝一杯。我對他始終有些提防,畢竟旅行在外,小心為上。在點啤酒時仔細問清楚價格,尚稱合理,隨意閒聊,一位歐洲女性過來聊天,並詢問我們要不要請她喝酒,酒錢我跟義大利人平分,有些懷疑但答應了。該女喝了兩小杯白酒,我有些懷疑,溜到廁所,整理好皮夾裡的現金,出門時老闆已經把帳單放在桌上,說女孩的三杯酒錢是75歐元,要我們付帳。我付了我啤酒的5歐元,另外再給老板20歐元,便稱說沒錢,並拿皮夾給他看,他還想叫我用信用卡領錢,我直接冷冷的回他"that's imposible",他也沒輒,我就離開了。

往布拉卡區繼續走,想參觀民俗樂器博物館,可惜當天休館,在古羅馬市集與風塔附近看看,多數僅剩殘破遺跡,很快便離開。走路回旅館,感到累,上網搜尋了目前歐洲罷工的訊息,發現英國航空正醞釀罷工,不過也無能為力,早早入睡。

foto of the day:

雅典的抗議民眾

2010年3月17日 星期三

米克諾斯 Mykonos 2/19~2/22

米克諾斯,充滿漁夫、海鷗、與有錢老人的島嶼

18一早,威尼斯開始下雨,跳上往機場的巴士,準備離開這個美麗的觀光城市。easyjet再次誤點,等了許久,到羅馬時已經下午快兩點,往雅典的飛機是明天,本來計畫再回到市區走走,但考慮預算與時間,決定放棄。到麥當勞買了午餐與食物,下午的時間多半在閱讀與發呆,傍晚時分開始找適合過夜的椅子,在羅馬達文西機場過夜的人很多,但運氣好找到張沒有扶手的椅子,窩了一晚。

19號一早搭easyjet,再度誤點,到雅典機場約兩點,三點多搭上往rafina港的巴士。買了往米克諾斯的船票,船屬於FastFerry,很不錯的一艘船,但價格要23歐元,不算便宜,航程約四個半小時,到港由旅館主人Bobby來接,這次住的旅館叫Bobby's House,是民宿形式的居所,價格中等,我選擇的是單人房。與Bobby聊過才知道,淡季期間多數店鋪是不開的,連旅館也是,愛琴海各島嶼間的航班也停駛,無法遊覽各島嶼。到房間整理後早早休息。

20號一早,往鄰近的家樂福,買了幾天的食物與飲水,回飯店上網、看電視、睡覺,一天的時間很快就過了。21號天氣很好,一早往Hora鎮出發,這裡是米克諾斯最集中熱鬧的地點,即使店鋪都在休息,但廣闊悠閒的氣氛讓我拍了不少好照片,在狹小藍白相間的街道間漫步,享受沒甚麼觀光客的悠閒,下午回到旅館,上網處理好到巴黎的車票,處理好後把筆電的變壓器掉到水裡了...接下來的時間都沒有電腦可用了。

22號再次前往Hora,想把手邊的旅行支票換掉。下次旅行決定不再帶旅支,多數的兌換點須收取高額的手續費,今天遇到換100歐元只能拿回69.50歐元的兌換店,讓我覺得不可思議,我拿槍搶都沒他賺得快。繼續尋找,好在運氣不差,找到合理手續費的銀行兌換。漫步到海邊,遇到些魚市場的攤販,整個感覺非常傳統,有許多漁夫、菜販,聚集了多種海鳥、海鷗與鵜鶘想撿剩的魚吃,還有攤販拖著驢子,兜售自種的蔬菜。

傍晚再次出發往Hora,想記錄些夜晚的景色。挑了間港邊餐廳,隨意點了些食物,靜靜的看著餐廳的人們。當晚人不多,多數為當地人,大部份為年長的漁夫,他們因為長期曝曬而燙紅的面容,以及在海風猛烈吹拂下顯得乾皺的皮膚,都訴說著在大海上生存的故事,看著他們空洞的眼神,深感海島民族求生之苛刻,但也為那種努力與堅強而讚賞。

深呼吸過後,啟程回旅館。

foto of the day:

帕拉波爾提亞尼教堂 Paraportianu Church

威尼斯 Venice 2/13~2/17 #2

在威尼斯,不要相信自己的方向感,也別相信地圖,只要相信自己還走的動

2/16&2/17

一早出發,前往米蘭諾島(Murano)與布魯諾島(Burano)。第一次在威尼斯坐船,對於這裡的水路系統尚搞不清楚,跑來跑去有點混亂。先到米蘭諾島,這裡是威尼斯的玻璃工業發源地,早期為了防止該工藝外流,此島上的居民是禁止往外移居的。到了島上,先參觀工廠實際製作玻璃的過程,與工廠的玻璃販售店,給我的感覺非常觀光化,缺乏對玻璃工藝的專業性。島上多數店鋪販售玻璃製品,也少見具有創意的工藝產品。參觀過當地的玻璃博物館後,思考起中國與台灣的手工藝品,我們的琉璃製作不管在文化底蘊、工藝難度、產品物性與創意的多樣性都比玻璃來的強,但卻缺少米蘭諾島般整體性的規範與觀光規劃,相當可惜。在島上隨興漫步後,帶些失望轉往布魯諾島。

布魯諾島是威尼斯藝術家的聚居地,相對的,這座島上貓出奇的多,也許是因為藝術家喜好養貓,也或者這裏慵懶的氣氛適合貓咪聚居。蕾絲製作與漁業為主要產業,島上獨特的多彩房屋是他另一大特色,我到這裡十分鐘就愛上這座小島,步調緩慢,並有諸多個人手工藝創作的小店,色彩繽紛的房屋更讓人感受到這裡居民的友善與自由,沿著小河邊走,隨意的轉入巷弄,都有令人意外的驚喜。中午買了午餐,到海邊挑了張椅子坐,遇到當地的老先生在餵海鷗,彼此都想與對方聊天,可惜語言不通,但感覺相當棒,這裡的居民對觀光客相當友善,比起威尼斯本島,這裡給我的感覺更像威尼斯。

在島上逗留到下午將近四點,回旅館。晚上與宿舍的美國旅客們到聖馬克廣場參加派對,今天是嘉年華的最後一天,主辦單位舉辦了盛大的派對活動,有現場演唱,來自美國的Ryne與女孩們都相當會跳,相當熱情。約十點左右,轉往里奧托市場,這裡是另一個派對的場地,有街頭藝人表演打擊樂,也有電音派對,在這裡逛了許久,約快午夜時分回到旅館。

17號一早,多數旅客已離開威尼斯,選擇前往之前人很多的聖馬可教堂區(Basilica San Marco)參觀,人依舊不少,該教堂規模不算大,但有重要的宗教收藏,連聖母瑪利亞的乳汁、耶穌的血都有,顯示威尼斯在古代義大利歷史中的獨特地位。威尼斯逐漸下沉是一個實際且嚴肅的問題,即使在聖馬可教堂中,低窪地區已經有小部分的淹水現象,相當令人擔憂。接下來計畫參觀總督府(Doge's Palace),結果走錯入口,到了教堂鐘塔(Campanile)。這裡可以從高處鳥瞰整個威尼斯,但入場費高,要8塊歐元,有些誇張;總督府比我想像的規模大很多,這棟古老、富麗堂皇的建築聳立在聖馬可廣場至少有1000年以上了,早期是威尼斯總督的居所,內部藏有大量藝術、建築作品,也有古老的監獄保存,是觀察威尼斯歷史的好地點。

中午簡單吃過午餐後,順著主要幹道逛,買了不少想要的東西;L來電話,分享了一下這裏的生活,慢慢的散步回旅館,開始收拾行李。

foto of the day:

布魯諾島一隅

2010年3月16日 星期二

威尼斯 Venice 2/13~2/17 #1

在威尼斯,永遠別忘了回頭,因為總是會有更美的光景

2/13、2/14&2/15

13號一早離開羅馬的旅館,前往termini車站往機場,結果搞錯車站,只好再轉車。提早到了機場,結果easyjet誤點,晚了一個多小時,後來發現,這種廉價航空誤點才是正常,一定要買好報紙雜誌,不然時間很難打發。到威尼斯已經傍晚六點,在機場草草買些晚餐與宵夜,順道詢問了今晚威尼斯的房間價格,依舊貴得嚇人,190歐元一張床,我還是乖乖的在機場待一晚上好了。

之前在訂房時就發現2/13晚上的房間非常貴,計畫睡在機場,14號再進威尼斯。午夜時分遇到一對台灣年輕夫妻也準備在機場待一個晚上,聊天發現男生是淡江大學學長,也認識亮宇,留了聯絡資料,睡去。2/14一早跳上7:30的巴士,往Hostel出發,路上與同樣單獨旅行的日本女孩聊天,一下就到了,但找旅館地址花了一個多小時,好在遇到善心的當地人指引,旅館叫做Absolute Venice,設備算齊全,地點佳,但在威尼斯,價格必然不便宜。放了行李後,依照旅館主人建議,順著主要的觀光路線參觀,一路上不停拍照,威尼斯絕對是一個攝影家的天堂,狹小蜿蜒的水道與古老斑駁的建築,構織出一座寧靜卻又充滿活力的城鎮畫面,加上這裡獨特且高超的工藝技術水準,成就了威尼斯在世界上獨特的觀光地位。

漫步到聖馬克廣場(Piazza San Marco),發現廣場淹水情況有些嚴重,移動困難。許多特殊面具裝扮已經出現在廣場,帶給威尼斯濃厚的面具節(Carnival)氣氛,人群也漸漸聚集、活躍起來,下午三點左右,參加了廣場的"Best Mask in 2010 Venice Carnival"活動,為那些參賽者使用的面具、服裝與用心感到不可思議,那一身的裝扮也許要花上一個月打造,造價更不知要多少,但僅用於這一周的嘉年華會,令人佩服。選拔結果有些令人傻眼,也許是太難選擇,冠軍以創意跟搞笑取勝,不過輸贏也不是嘉年華會的重點。結束後返回旅館,與室友認識,分別來自日本、美國、法國與泰國。

2/15一早出發,天氣不錯,前往里奧托市場(Rialto Market),途中放慢腳步,發現許多維尼斯的美,也經過了許多優美的教堂與博物館。到達里奧托市場約九點,該市場從1097年就存在,一直到現在依舊為威尼斯的商業與歷史中心,有二手骨董市場、水果蔬菜市場與許多服裝、面具、工藝品商店,大運河旁更有一連串的優雅餐廳,是個相當適合放鬆、漫步與逛街的區域,景色也美。帶了些紀念品,順著路標,到聖波羅廣場(Campo San Polo)與聖瑪格莉特廣場(Campo Santa Margherita)一遊,並到超市帶些食物後回到宿舍約四點。晚上與來自美國的Johnny出發往聖馬可廣場,隨意聊些彼此的生活,八點左右分開行動,我繼續在廣場周邊逛,九點半回廣場參加Tango of the day活動,多是為modern tango,並不特別吸引我,回去的路上在里奧托市場遇到另一個party,以電音熱舞為主,相當瘋狂,看了一下後返回宿舍。

foto of the day:

威尼斯的貢多拉(Gondola)

羅馬 Roma 2/09~2/12 #2

在義大利,最美的景色是人,特別是女人,越老的,越美。

2/11&2/12 in Roma

在旅館簡單吃過早餐後,開始一天的行程。快九點即到萬神殿(Pantheon),相當喜歡它圓頂式的設計,自然的塑造出一種莊嚴空靈的氣氛,加上早上參觀者少,即使神殿不大,還是讓我多漫步了些時光。前往鄰近的金杯咖啡(Tazza d'Oro),創立於1946年的老店,傳說有羅馬最好的咖啡,簡單品嘗後(多數咖啡廳是不設座位的,顧客站著喝咖啡,也可與店員聊天),前往周邊諸多歷史景點,包括密涅瓦上的聖母堂、馬克思奧里亞斯紀念柱、與奧古斯都陵墓等,走到一半開始迷路,羅馬凌亂的巷弄讓我失去方向,但卻意外遇到許多特色小店與著名的羅馬百貨--Galleria Alberto Sordi,高挑、寬廣的歐式百貨讓人感到驚艷,即使店鋪選擇不如日式或美式百貨的多樣,但其高雅的品味卻讓我著迷。

中午本想選擇一家有當地氣氛的家庭式餐廳,可惜開店時間太晚,轉而挑了另一間旅行書推薦的餐廳,Ristorante Boccondivino。在歐洲Ristorante屬於包括開胃菜、主餐與餐後酒的正式餐廳,價格絕對不低(所以我大都在bar打發),但鑑於該餐廳有多樣的現代藝術收藏,位置也不算遠,就出發了。點了一道當地的義大利麵,依舊是偏乾,不算合胃口,義大利食物多數以麵包、披薩等乾食為主,向來不是我的喜愛。餐後前往羅馬有名的冰淇淋店--九里堤(Gioliti)與棕梠(Gelateria della Palma)。九里堤是羅馬有名的咖啡廳,其冰淇淋更被公認為羅馬最佳,當地的吃法有些不同,三種口味為一單位,並會加上一抹奶泡混著吃,價格比想像的親民很多,店裡滿是觀光客與年輕學生,氣氛頗佳。

回去的路上,順道前往圖雷真議事廣場與紀念柱參觀,這裡的建築與景色皆相當好,並有相關的戰爭展覽。晚上出發前往大媽媽(Big Mama)酒吧,想找些酒與藍調,但該店較偏遠,坐地鐵尚需轉計程車或步行,夜晚的羅馬人變得很少,加上計程車頗貴,地鐵收班的也早,最終折返回旅館。

2/12一早,被街道的喊叫吵醒,原來,羅馬下雪了。這是羅馬15年來的第一場雪,恰巧的被我遇到了,簡單吃了早餐,前往羅馬競技場,外頭頗冷,但雪很快就停了。參加了競技場的導覽解說,雪又開始下,並且越來越大,把整個競技場都染白了,開心的拍了許多照片後,競技場因為安全問題而要求旅客離開,運氣相當好。回到旅館拿件外套,換下濕掉的衣服,稍做休息後出發到人民廣場走走,天空也開了,在附近的街道漫步,傍晚時分回到旅館收行李。

晚上出發到提琴手之軸(Fidder's Elbow),羅馬頗受歡迎的愛爾蘭式酒吧,當天邀請了一位來自美國的歌手,曲目多為R&B與輕流行樂,客人多來自英國與當地人,氣氛不錯。與店裡的音控師聊了一下,對方來自地中海的西西里島,是在羅馬的另一個驚喜朋友。

foto of the day:

雪中的羅馬競技場

羅馬 Roma 2/09~2/13 #1

在羅馬,你一定要聽聽咖啡廳中,咖啡杯互相撞擊、人群熙嚷的聲音,那是一種義大利的驕傲與節奏。

2/9 & 2/10 in Roma

經過兩次轉機,花了將近20小時到達羅馬,到Hostel已經是當地時間下午三點多。旅館叫做Ciak hostel,規模不大,但安全性、網路、環境與設施都讓人滿意(價格也合理,並提供早餐),多數為旅行者為學生,女生居多,大多來自義大利與中南美洲,畢竟義大利文與西班牙文相當類似,語言上較為便利。

當天傍晚在旅館附近走走,熟悉附近環境,順道參觀了特拉特諾的聖凡喬尼,並發現步行到羅馬競技場只需約15分鐘,很近。第二天一早前往凡蒂岡(Vatican),天氣頗冷並飄雨,到達時約九點,廣場上尚無太多遊客,先前往參觀聖彼得大教堂,規模是我見過最大的教堂,並收藏了諸多前任教宗之遺體與紀念物,非常值得參觀。


10:30轉往聖彼得廣場的偏殿,做甚麼呢? 參加教宗主持的彌撒!! 讓我驚訝的是,多數的旅行者與義大利人並不知道教宗於周三有公開的彌撒,大都參觀完聖保羅教堂就離開了,相當可惜。會場人潮相當的多,多數來自世界各地的學校,集體參加彌撒。整個儀式採用義大利文進行,僅部分有英語翻譯,當教宗出場時,整個會場瞬間轉變成搖滾演唱會,尖叫歡呼舉牌全都來,讓我很難相信身處在全世界基督教的中心凡蒂岡城,也體會到宗教領袖的獨特魅力,對於群眾有多驚人的號召力量。

吃過午餐後往凡蒂岡博物館出發。凡蒂岡包存了極龐大的宗教藝術品,凡蒂岡博物館僅是其中的代表地,當然,不能錯過的西斯汀禮拜堂(Sistine Chapel)更是重要的參觀景點,其中包括<亞當與夏娃Adam and Eve>、<創世紀Creation>、<最後的審判Last Judgment<、<原罪Original Sin>等在西方宗教歷史中的重要作品,可惜無法拍照,看的脖子都痠了(所有畫作是畫在天花板上的),休息過後,離開凡蒂岡前往羅馬的浪漫景點西班牙廣場。

以西班牙廣場為中心延伸,屬於羅馬最繁榮的地區,廣場兩側分別為羅馬的"第五大道"--Via Condotti,集合了全世界多數精品品牌,並有羅馬極具歷史的咖啡館--古希臘咖啡館,該咖啡館從1760年創立,哥德、拜倫、卡薩諾瓦、華格納都曾為座上賓,可惜到訪時暫時休館;廣場另一端為聖三一教堂,並有著極佳的眺望景色。往南可通往羅馬著名的許願池,是觀光客喜愛之處;往北則前往人民廣場,周邊並有人民聖母堂,是當地活動、休憩的好地方。在該區漫步許久,給L打了電話,傍晚回到旅館。

foto of the day:

從西班牙階梯上眺望的羅馬城

2010年3月15日 星期一

楔子 旅程之前

旅行,不只是為了追尋,更是在學習放下。

研究所的生涯在轉眼間結束,這樣的快速步調經常讓我不自覺的駐足觀望,一再確認這樣的日子確實曾經在我的生命裡存在。儘管,當下的語言與思維,都隱含著過去日子的雕塑和軌跡,但在我的心中,遺忘的部分彷彿比留在記憶中的更為巨大。

一個月的時間,可以讓人遺忘多少時光?

一個月,對經常處在高壓、長工時的台灣人來說,是一段奢侈的旅行。但對於國外的朋友來說,所謂旅行,是長達三個月、半年,甚至更久的時光,一個月僅能稱為Holiday。這是彼此對於生活的態度不同,也讓我感嘆台灣人的辛苦,我們也許擁有了物質上的富足,但對於人生與心靈,卻相對貧乏。

2010的農曆年前,我獨自到歐洲走一遭。不僅是完成早先的夢想,也尋找一個讓自己回味、思考的空間,即使冬天的歐洲處於淡季,多數時間寒風冷冽、陰雨綿綿,但這片土地在旅行上的便利、文化的多樣、以及典雅時尚的歷史風味依舊讓我難以抗拒,他集結了最古老的歷史與最現代的發展,是異於美國文化的另一種世界觀,對於需要一點轉變的我,是一個適合的地點。

於是,我出發了。

旅行軌跡:
羅馬、威尼斯、米克諾斯、雅典、倫敦、巴黎、香港。

一路順風。